奶源出现阶段性过剩,业内: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
尽管当前行业秩序还处于健康发展阶段,但一些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。
3月17日,在“2023 年奶业前沿科技交流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”上,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(下称“京瓦中心”)主任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如此分析。
所谓的“一些行为”,包括“倒奶杀牛”。去年底今年初,生鲜乳价格下行,部分养殖者叫苦不迭。因此,行业内外高度关注奶业形势。
业内人士也指出,近年来,经济下行,奶业消费疲软,奶牛行业出现亏损,压力很大。如果杀一些低产牛,会使牛群结构更好、单产更高;如果倒的是一些不好的奶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
由前述行为折射出的中国奶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,李胜利称,概括起来有四个:
一是如何实现种养结合。在欧洲,奶农都是自种牧草,小型牧场供养10-20头,甚至100多头奶牛。一方面,饲草成本低,奶价有竞争力;另一方面,可以粪污还田,实现良性循环。对比来看,中国这些年建的牧场,需要大量流转土地,养殖成本很高。同时,从美国、澳大利亚大量进口优质牧草,导致成本压力很大。
“在未来,中国的规模牧场,如果国家能够给予政策低价流转土地,实现1头牛搭配两亩草场,就不用大规模进口粗饲料,养殖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,这对奶业绝对是一个利好。”李胜利说。
二是中国奶业周期现象。从消费结构看,由于中国消费的乳制品,将近80%为液态奶,而液态奶销售时间又短,乳制品消费一旦疲软,那么加工企业就不愿意多收鲜奶。从而导致特殊的周期现象,表现在每年春节过后,奶源过剩;进入夏季,奶产量下降;到10月份,奶源又开始紧缺。
对比来看,在欧美国家,奶业已经从过去的“喝奶”升级到如今的“吃奶”。他们会将40%的原奶加工成奶酪。由于奶酪货架期较长,就相当于延长了液态奶的销售时间。比如美国、德国,人均牛奶消费量每年达到200多公斤,主要是一年吃奶酪16公斤(1公斤奶酪相当于10公斤液态奶),相当于消费了160公斤液态奶。其余为日常喝的液态奶。
“要想摆脱奶业周期现象,也就是春节过后的奶源过剩,关键是调整乳制品消费结构。”李胜利说。
三是加强奶业教育,培养一大批热爱行业,能耐得住寂寞,扎根牧场的人才。尤其现在很多先进的机械装备,更需要人才。
四是加强国内机械化、智能化装备的开发。
“国内很多的农业机械,依靠进口,成本很高。”李胜利称,中国奶业是一个新兴行业,发展时间短,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。考虑到中国市场巨大,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觊觎这块大蛋糕,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培养国产自主品牌。
需重点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?
近年来,我国奶业稳步发展,奶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,规模牧场占比和奶牛单产不断提升。
在前述论坛上,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相较于庞大的人口规模,中国的农业资源仍然存在短板,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每头牛的生产效率,育种是最经济的。而种业对畜禽生产效率的提升,呈几何级数。
他说,尽管近年来,国内奶牛育种、饲养技术进步迅猛,但国内外差距客观上确实较大,而且育种需要久久为功,是一件急不得、恼不得的技术活。
目前,国内奶牛育种正在两条腿走路。一方面自主选育,在国内牧场中,选育出最好的母牛,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公牛进行交配,然后通过冷冻精液推广;另一方面,与国际交流,广泛同奶业发达国家进行遗传物质交换。
关于乳肉兼用牛,由于具有抗逆性强、耐粗饲料等优点,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。
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行业会议上,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提到过,考虑到靠荷斯坦单一品种效益上并不经济,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是品种培优的突破口。“具有战略意义,一定要引起重视。”
李胜利称,在欧美国家,奶牛品种多样,不同品种有不同特点,尤其是乳肉兼用牛,乳脂率、乳蛋白都优于荷斯坦。培育乳肉兼用牛,在今后中国从“喝奶”转变为“吃奶”,即将液态奶加工成奶酪,或者特定婴幼儿奶粉,是非常有优势的。
此外,他还提到,在辽宁省鞍山市,有牧场将荷斯坦牛替换为乳肉兼用牛,既搞养殖,又搞加工,效益非常可观。在前一阵整个奶业面临过剩,价格出现危机的时候,这家牧场通过后期加工,获取效益。
“养牛挣1块钱,加工就能挣3块5,要是再有超市,能挣5块5。产业链越到后端,利润越高。”李胜利说。
同时,从乳用变肉用,新型乳肉兼用牛也有优势。
李胜利称,当牛肉价格高的时候,一头小公牛的淘汰价格能够卖到6500元,而荷斯坦牛只有5000元。同时,淘汰母牛的体重普遍在700公斤以上,而荷斯坦牛只有650公斤,多50公斤就能多卖1000块钱。
在李胜利看来,中国未来需要重点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。考虑到奶牛养殖的周期较长,需要及早布局,做好长期规划。要想培养这个群体,得提前4年。
【编辑:孙静波】- 美国抖音直播地域限制怎么办,如何在美国开通直播
- 户外踏青季 玩家露营时 安徽钧升斯巴鲁客户感谢日活动圆满落幕
- 别克君威一口价低至10.69万!合资B级车市场要被卷疯
- 比亚迪超级e平台以技术实力破局,以品牌格局立信
- 全球首测!阿维塔06成功挑战E-NCAP 2026
- 城市与越野兼得,坦克400柴汽油版双擎上市解锁技术平衡
- 《焦点访谈》报道智造“顶流” 东风汽车加速释放创新动能
- 雅阁凯美瑞帕萨特昂科威S……一口价最低11万出头有交易!?
- 博世与Arduino推出SDV创新套件|每日新汽车供应链联播
- 换脸大法好 全新枭龙Max有点不一般
- 十多万就能买华为智驾,深蓝L07和海豹07如何选?
- 驾控新纪元:MAZDA EZ-6电动轿车春日钜惠政策震撼发布
- 奇瑞风云T8上市,10万级混动市场再起风云
- 坦克400汽油版上市 24.98万起售
- 9.98万起,标配高阶智驾,秦L DM-i智驾版卷出新高度!
- 售价或超30万,捷途山海T5采用非承载式车身,配“三把锁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