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自达(第2集):转子发动机与疯狂的赛车

轿车资讯 2023-12-09 骐邦 70227

时至今日,我们说起马自达,除了人马一体、混动设计之外,转子发动机也是一定绕不过去的。

在马自达的百年历史中,转子发动机几乎贯穿了整个后半段,甚至还因为玩转子,几次濒临破产。但实际上发明转子发动机的并不是马自达,而是德国人Felix Wankel,所以最早叫Wankel发动机。而最早想把Wankel发动机商业化的公司,是德国的NSU,也就是后来奥迪四个圈其中一个。

比起传统活塞式发动机,Wankel发动机的排量小、动力强、体积小、重量轻,除了油耗高、污染大以外,浑身都是优点。所以除了NSU,铃木、雪铁龙甚至劳斯莱斯都先后尝试过商业化,但也都因为无法解决缸壁磨痕这个先天缺陷,先后放弃。只有1961年从德国人手里买下技术授权的马自达,把wankel发动机当成了救命稻草。在此后的几十年间,马自达有钱了,搞转子,没钱了,攒一波钱再搞转子。跟我一样,有钱去洗脚,没钱就攒钱去洗脚,就是这么朴实无华,且费钱。

为了成功商用,马自达直接找了47个技术大拿,成立转子发动机研究部,专门攻克缸壁磨痕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转子四十七士”,组长就是前面提到R360 coupe的总工,山本健一。两年后,通过改变转子顶点APEX封条的频率特性,完美解决了缸壁磨痕。

1967年,第一台搭载转子发动机的传奇跑车“Cosmo Sport”上市,马自达也成了唯一一家量产转子发动机的车企,技惊四座。由于转子发动机体积小的特点,所以比起日系车,Cosmo Sport的车身造型更像欧洲车,低矮流畅,优雅且有未来感,很符合一个理工男的想象。而这时的日本国内,经济快速发展,路况越来越好,人们对家庭用车的需求水涨船高,加之六十年代丰田2000GT掀起的性能车浪潮,Cosmo Sport的销量一度达到了30台每月。别拿这个销量不当回事,那是1967年。

同时,为了向市场展示转子发动机的可靠性,马自达还把Cosmo Sport带上了1968年的纽博格林84小时耐力赛,初次参赛就顺利完赛,甚至还拿了个第四名。从此,马自达对转子发动机的热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,甚至萌生了给所有车型都换装转子的疯狂想法。

此外在六十年代初,我国也发展过转子发动机。1961年,一汽602项目的研发对象就是旋转活塞发动机,也就是转子发动机。

后来602项目被转交给了北京汽车厂、天津动力机厂、桂林机器厂三家。其中天津动力机厂收到资料后,生产出了100台左右量产机型,并委托天津货车修理厂生产了40台搭载转子发动机的TJ140载重汽车,这也几乎是历史上唯一一款转子发动机卡车。

但后来因为工艺要求高、零件通用化程度低之类的原因,我们也没在转子发动机上浪费过多时间。一个冷知识,送给大家。

说回马自达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那马上就要出意外了。七十年代限制排放的《马斯基法案》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双重打击,对大量换装转子发动机,并且全球投放的马自达来说,基本就是吃着火锅唱着歌,突然就被麻匪给劫了,天降横祸,上哪说理去。

但这时的马自达已经上头了,你不是要节油减排吗?我改就完事了。1974年,马自达搞了“PhoeniX不死鸟计划”,目标是节油40%。但公司里一个工程师超额完成了任务,给转子加了个热交换器,直接把节油效果拉到了50%,堪称节油仙人。而这种玩命钻研的精神,后来也被称作转子精神,日本特色了属于是。

又过了一劫的马自达,转子玩得更起劲了。今天我们总说转子发动机寿命短,10万公里就要大修,只是因为在家用环境下,长时间的怠速会让转子打破缸壁,但在赛场上,结构简单不爱坏的转子反而成了优势。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日系车企异常热衷于全球各种赛事,一来想验证各种新技术,二来也想借赛事提高品牌形象,为后续的高端品牌铺路,比如雷克萨斯、英菲尼迪和讴歌,都诞生在这一时期,这其中也包括马自达。

对,马自达也搞过高端品牌,名字叫做Amati,但可惜的是,花了将近6亿美元、生产线和首台车型都搞定了之后,马自达却差点破产了,高端品牌直接烂尾,到今天也没搞起来。

但在赛事领域,搭载着转子发动机的各种车型却在各种比赛中乱杀。1983年,国际汽联划分了Group C青年组,马自达派出搭载型号为13B双转子发动机的717c赛车参赛,两台赛车分别取得了当年勒芒耐力赛的12名和18名。

从此以后,727c、737c、757、767、767B,几乎每年的勒芒耐力赛马自达都没有缺席,排名也时高时低。直到1991年,传奇战车马自达787B登场,直接拿了个冠军,直接扣了第二名捷豹XJR将近两圈。

虽然有人说787B夺冠是因为1990年勒芒临时更改了规则,导致赛场上只有15台车能达到参赛标准,而且787B的重量也不符合赛事要求,但不管怎么说,既然赛事官方都没把787B除名,那这就是一次日系车的伟大胜利。甚至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,马自达都是唯一一个赢得勒芒冠军的亚洲厂商,直到2018年丰田TS050夺冠后,才将这一纪录打破。

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恶心马自达,从1992年起,勒芒赛场上就禁止使用转子发动机了,相当于变相肯定了转子的实力。但这并不是转子发动机最高光的时刻,民用跑车领域的RX系列,才是转子的巅峰。

最早一台RX是1970年,由马自达Capella也就是马六的远房祖先魔改来的RX-2,搭载一台型号为12A的转子发动机。

同年,马自达又基于RX-2打造了一款运动版RX-3,在赛场上正面干掉了GT-R,赢得了“日本国内最强跑车”的称号。随后又推出了定位比RX-2稍高的RX-4和RX-5,但反响平平。

马自达(第2集):转子发动机与疯狂的赛车

真正让RX系列大放异彩的,是1978年推出的RX-7。这款车可以说是Cosmo Sport的精神续作,低重心、高性能,并且开始在各类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,甚至在717c参赛之前,马自达厂队跑勒芒用的也是RX-7。

在和勒芒并称三大耐力赛的IMSA GTU和GTO组别中,整个80年代,RX-7就是神仙,只要能完赛,基本都能上领奖台。出色的比赛成绩也带动了初代RX-7的销量,从1978到1985年,总共卖了47万辆,比二三代加起来还多。

1985年、1991年,第二代、第三代RX-7先后上市,就是头文字D里高桥凉介哥俩开的翻灯FC、FD,虽然没有初代那么成功,但在日本国内,也受到了不少发烧友的追捧,甚至和本田NSX、丰田SUPRA、三菱3000GT一起并称为日本四大天王级跑车。在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,刷足了存在感。

2003年,马自达发布了转子发动机的绝唱RX-8,看起来已经很有今天马自达的影子了。和RX-7最大的不同在于,RX-8是一款五门四座跑车,并且是极为少见的无B柱对开门,漂亮得很呐。

但转子的故事到这就告一段落了,因为没法把转子发动机的排放做到满足欧IV排放法规,2012年,最后一台RX-8也停产了。虽然马自达也尝试过为转子加上增程式油电混动或者氢油混动,但似乎都失败了。